赞 |
山本收 生日:1954-02-16 出生地: |
参与工作 | 参与漫画 |
漫画原画 | 《天上之弦》 |
1954年2月16日生,长崎县谏早市人。1976年开始担任巴里夫的助手,并于《每日小学生新闻》上发表处女作,之后并发表关于高中生恋爱故事的《看见幽浮的那一天》。1981年同一部作品的续篇连载于杂志《漫画ACTION》,渐受好评,并改拍为连续剧;1988年5月也开始在前述杂志上连载《遥远的甲子园》。
代表作《橡实之家》于 1993 年开始连载,屡获大奖并深受好评。
---=== 作者的话 ===---
「你的作品虽然很好,不过读者写来的信更棒。」友人这样对我说,事实上我也是这么觉得。这部作品打从连载开始就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数量之多令我淹没在这一封封寄来的信的热情里。这些信有的是有相同养育残障儿经验的读者,还有本身是残障同胞、或是家中有着身心障碍儿的母亲、任职于福利机构的职员或是义工朋友、或是和推动关心残障朋友活动的相关人士等,他们借着看过我的作品后所抒发的感想,非常热情地与我分享他们的经验谈。
还有报纸、杂志、电视等一些传播媒体来我工作室访问我,「为了描述这一部作品,在取材方面一定费了不少功夫吧。」或是「在您和手语社团的残障朋友们接触时,应该发生了不少让您想表现在作品上一些感动的人事吧?」还有「您想借着这部作品提醒社会大众重视这些残障朋友的存在,是否有些什么特别的理由或动机?」等等的问题。虽然会被询问到这些问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我并没有如这些人的期待,响应这些高难度的问题。
第一,我是个根本不会做所谓「取材」这种工作的人。我想就算是为了画漫画,也不能在和残障朋友或是其家属见面时,就直言不讳的谈些别人的私事或是别人根本不想谈论的事情吧。如果说我能做的事,那大概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用心读着那些伟大母亲所写的手记吧。
第二,我虽然曾经参加手语社团有六年的时间,但是我觉得光是用漫画也无法表现出那许许多多了不起的事迹。要知道每一件活动的推动都必须投下许多的时间、劳力和人际关系的配合,是件相当不简单的事。
就拿琦玉县「心灵之里,橡实之会」,包括了我所属的手语社团和听觉障碍协会的共同协力为了筹募两亿元的经费所举办的义卖和募款活动来说。光是举办一次的义卖活动就必须开好几次会,分派工作、为了搜集义卖品而奔走,决定价钱和搬运工作等,好不容易活动才能正式开始。换个角度来描写一下那种从募款箱前走过和站在一旁拿着募款箱的心情,这才是我最想表现在作品上的东西吧。也许是因为和这些残障朋友相处的每一刻已经很自然地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所以才能忠实地呈现出这部作品也说不一定。也许会被别人笑为用最笨的方法来做事,但是这比所谓的取材,我更想要和「心灵之里,橡实之家」的各位一起做活动。
第三,我也无法预知结果会变成如何,但是我绝不是因为想提醒社会多重视残障朋友的问题而画这部作品。相反地,我在画这部作品时,多希望自己能忘了圭子是个身心障碍者。我希望圭子打从出生开始,就是以定位在一个人的基本上而生活着。我觉得如果不以这个作前题那么就无法触及残障朋友的问题了。当我着手描写这部作品时,我曾经去拜访过聋哑学校。虽然我在那里见习了三天由幼儿园到高中部的上课情形,但是并没有发生母亲手记里所记载的事或是像我漫画里所描述的那种情形。当然只有短短的三天而已也很难遇上吧。不管是从教室到体育馆,在这里的孩子们与老师和母亲们的互动仅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A 君奔往校门的方向,老师在后头慌忙地追赶着。B 君做体操做到一半就坐着不动。C 君脱掉拖鞋在体育馆跑来跑去,然后老师要他把脱掉的鞋子放进鞋柜。但是 C 君对老师的要求不太懂,老师只好很有耐心地,反复地教导、解释,让他了解。不管是上课或是用餐时间,都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反复地教导着他们。我在旁并没有提出任何的讯问而他们也没有向我作什么特别的说明。只是让我瞧见他们平常的样子。
那位母亲的手记里所记载的许多感人的小故事,是必须靠着由家庭、学校或是社区在平凡的生活中,一天一天地所构筑出来的,我也深深地为这些「平凡的日子」所感动。确实地看到他们的成长,也捕捉到许许多多在成长过程中所无法替代的东西。为了延长这些可贵的经验与时光,让我们都能更确实地了解残障朋友们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共同工厂的设置是必要的。我想这并不单是他们的问题,同时也牵动着无数的家族吧。
这部作品名「橡实之家」确实是位于琦玉县大宫市,一所专为重度多重身心残障者所设的共同工厂。6 年前当我还在画「遥远的甲子园」这部作品时,我加入了琦玉县厥市的手语社团。在参加社团的这段期间,我完成了一部作品。一本名叫「让我们活着见到光明未来」的小册子,是收录一些创作这部作品的基础资料,包括一些来自多重障碍儿家人和学校老师、关系人的手记等。于是我就根据这些资料设定了一个架空的田崎家,参考、总合一些小故事和资料等来编绘这部作品。
尤其是关于「橡实之家」的资料收集部份,是来自于会员和关系者所发配的新闻、报告、总会资料等,还有由「心灵之里、橡实之家创立会」以及「橡实之家」的指导员所借予的资料等。此外在我去聋哑学校见习的这段时间,也拜读了热心老师们所提供的一年份的学级联络簿,虽然只是记录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平凡不过的琐事、但是却充满了人与人之间那份令人感动的温情,由那些可敬的母亲们所叙述的温馨小故事里,便是创作这部作品的泉源。还有如我之前所述,在我加入手语社团的期间,也实际参与了「心灵之里.橡实之家」的筹备活动,无论是在会议或是义卖会场上,也有很多机会实际与这些伟大的母亲们交谈接触。虽然大家每天都忙得精疲力尽但还是拚命地打起精神。当然还要谢谢《BIG》编辑部能够慨然允诺这个计画,熊谷编辑长甚至拨空一天和我去聋哑学校见习。责任编辑的园田先生在我草拟作品大纲时,对我实施严格品管。
当然更要感谢读者们热烈的来信。当我深夜开完会坐上出租车时,看到了这些信更让我感动莫名。已经超过了 2000 封读者的来信与明信片,当我回神时,在我的身边已经发生了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由衷地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希望不仅是多重身心障碍者,许许多多的残障朋友们也能够透过这部作品获得更多实质的帮助。大家不分地域、彼此,共同为帮助他们而多尽一点心力。 1954年2月16日生,长崎县谏早市人。1976年开始担任巴里夫的助手,并于《每日小学生新闻》上发表处女作,之后并发表关于高中生恋爱故事的《看见幽浮的那一天》。1981年同一部作品的续篇连载于杂志《漫画ACTION》,渐受好评,并改拍为连续剧;1988年5月也开始在前述杂志上连载《遥远的甲子园》。
代表作《橡实之家》于 1993 年开始连载,屡获大奖并深受好评。
---=== 作者的话 ===---
「你的作品虽然很好,不过读者写来的信更棒。」友人这样对我说,事实上我也是这么觉得。这部作品打从连载开始就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数量之多令我淹没在这一封封寄来的信的热情里。这些信有的是有相同养育残障儿经验的读者,还有本身是残障同胞、或是家中有着身心障碍儿的母亲、任职于福利机构的职员或是义工朋友、或是和推动关心残障朋友活动的相关人士等,他们借着看过我的作品后所抒发的感想,非常热情地与我分享他们的经验谈。
还有报纸、杂志、电视等一些传播媒体来我工作室访问我,「为了描述这一部作品,在取材方面一定费了不少功夫吧。」或是「在您和手语社团的残障朋友们接触时,应该发生了不少让您想表现在作品上一些感动的人事吧?」还有「您想借着这部作品提醒社会大众重视这些残障朋友的存在,是否有些什么特别的理由或动机?」等等的问题。虽然会被询问到这些问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我并没有如这些人的期待,响应这些高难度的问题。
第一,我是个根本不会做所谓「取材」这种工作的人。我想就算是为了画漫画,也不能在和残障朋友或是其家属见面时,就直言不讳的谈些别人的私事或是别人根本不想谈论的事情吧。如果说我能做的事,那大概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用心读着那些伟大母亲所写的手记吧。
第二,我虽然曾经参加手语社团有六年的时间,但是我觉得光是用漫画也无法表现出那许许多多了不起的事迹。要知道每一件活动的推动都必须投下许多的时间、劳力和人际关系的配合,是件相当不简单的事。
就拿琦玉县「心灵之里,橡实之会」,包括了我所属的手语社团和听觉障碍协会的共同协力为了筹募两亿元的经费所举办的义卖和募款活动来说。光是举办一次的义卖活动就必须开好几次会,分派工作、为了搜集义卖品而奔走,决定价钱和搬运工作等,好不容易活动才能正式开始。换个角度来描写一下那种从募款箱前走过和站在一旁拿着募款箱的心情,这才是我最想表现在作品上的东西吧。也许是因为和这些残障朋友相处的每一刻已经很自然地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所以才能忠实地呈现出这部作品也说不一定。也许会被别人笑为用最笨的方法来做事,但是这比所谓的取材,我更想要和「心灵之里,橡实之家」的各位一起做活动。
第三,我也无法预知结果会变成如何,但是我绝不是因为想提醒社会多重视残障朋友的问题而画这部作品。相反地,我在画这部作品时,多希望自己能忘了圭子是个身心障碍者。我希望圭子打从出生开始,就是以定位在一个人的基本上而生活着。我觉得如果不以这个作前题那么就无法触及残障朋友的问题了。当我着手描写这部作品时,我曾经去拜访过聋哑学校。虽然我在那里见习了三天由幼儿园到高中部的上课情形,但是并没有发生母亲手记里所记载的事或是像我漫画里所描述的那种情形。当然只有短短的三天而已也很难遇上吧。不管是从教室到体育馆,在这里的孩子们与老师和母亲们的互动仅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A 君奔往校门的方向,老师在后头慌忙地追赶着。B 君做体操做到一半就坐着不动。C 君脱掉拖鞋在体育馆跑来跑去,然后老师要他把脱掉的鞋子放进鞋柜。但是 C 君对老师的要求不太懂,老师只好很有耐心地,反复地教导、解释,让他了解。不管是上课或是用餐时间,都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反复地教导着他们。我在旁并没有提出任何的讯问而他们也没有向我作什么特别的说明。只是让我瞧见他们平常的样子。
那位母亲的手记里所记载的许多感人的小故事,是必须靠着由家庭、学校或是社区在平凡的生活中,一天一天地所构筑出来的,我也深深地为这些「平凡的日子」所感动。确实地看到他们的成长,也捕捉到许许多多在成长过程中所无法替代的东西。为了延长这些可贵的经验与时光,让我们都能更确实地了解残障朋友们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共同工厂的设置是必要的。我想这并不单是他们的问题,同时也牵动着无数的家族吧。
这部作品名「橡实之家」确实是位于琦玉县大宫市,一所专为重度多重身心残障者所设的共同工厂。6 年前当我还在画「遥远的甲子园」这部作品时,我加入了琦玉县厥市的手语社团。在参加社团的这段期间,我完成了一部作品。一本名叫「让我们活着见到光明未来」的小册子,是收录一些创作这部作品的基础资料,包括一些来自多重障碍儿家人和学校老师、关系人的手记等。于是我就根据这些资料设定了一个架空的田崎家,参考、总合一些小故事和资料等来编绘这部作品。
尤其是关于「橡实之家」的资料收集部份,是来自于会员和关系者所发配的新闻、报告、总会资料等,还有由「心灵之里、橡实之家创立会」以及「橡实之家」的指导员所借予的资料等。此外在我去聋哑学校见习的这段时间,也拜读了热心老师们所提供的一年份的学级联络簿,虽然只是记录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平凡不过的琐事、但是却充满了人与人之间那份令人感动的温情,由那些可敬的母亲们所叙述的温馨小故事里,便是创作这部作品的泉源。还有如我之前所述,在我加入手语社团的期间,也实际参与了「心灵之里.橡实之家」的筹备活动,无论是在会议或是义卖会场上,也有很多机会实际与这些伟大的母亲们交谈接触。虽然大家每天都忙得精疲力尽但还是拚命地打起精神。当然还要谢谢《BIG》编辑部能够慨然允诺这个计画,熊谷编辑长甚至拨空一天和我去聋哑学校见习。责任编辑的园田先生在我草拟作品大纲时,对我实施严格品管。
当然更要感谢读者们热烈的来信。当我深夜开完会坐上出租车时,看到了这些信更让我感动莫名。已经超过了 2000 封读者的来信与明信片,当我回神时,在我的身边已经发生了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由衷地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希望不仅是多重身心障碍者,许许多多的残障朋友们也能够透过这部作品获得更多实质的帮助。大家不分地域、彼此,共同为帮助他们而多尽一点心力。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