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说的开始:《蝙蝠侠:第一年》Batman:YearOne “是,父亲。我要成为一只蝙蝠。” DC漫画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蝙蝠侠才是最强者。这个凡人比绝大多数超人类还要能打:他永远料敌先机,永远有对应任何情况的装备,永远能打赢任何敌人,武功高强,算无遗策,一天只睡1小时,受了重伤没几天又活蹦乱跳,回复力堪比金刚狼…… 把蝙蝠神化的“罪魁祸首”,当年写《正义联盟》的编剧格兰特·莫里森要担一半责任,但开风气之先的,其实还是米勒那部《黑骑士归来》——他首先让蝙蝠侠战胜了超人。但是,在《第一年》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正的凡人。 尽管多年以来,蝙蝠侠的来历被重复讲过无数次,但是,本书作为一部为“现代”蝙蝠侠定基调用的漫画,却是最现实的一个故事。此时的蝙蝠侠并不是无敌的英雄,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只要踏错一步就意味着死亡;戈登也还没有当上警察局长,而要靠双手在已经从上到下彻底烂掉的警局打出自己的天下,同时他本人在道德上也并不完美。书中的其他人物也不再具有浪漫的传奇色彩,而是被抛到了无情的社会现实之中:邓特(后来的罪犯“双面人”)不是令人瞩目的青年才俊,而是屡败屡战的检察官;猫女不是上流社会的优雅贵妇,只是一名出身街头的穷妓女。在他们生存的哥谭市里,官员们同黑帮勾结,警察是罪犯的保护伞。新调来的警官詹姆斯·戈登想在一个堕落的城市做一名好警察;刚刚回到故乡准备扫尽罪孽的布鲁斯·韦恩则在流血中懂得,惟有让人恐惧才能叫人尊敬。这不是五彩的英雄世界,而是罪恶之城的蝙蝠版本;这不是神的传说,而是人的故事。 当初DC原本请米勒亲自执笔作画的,但他表示要全心投入编剧,所以DC另找了曾与米勒合作《超胆侠》的DavidMazzuchelli来绘画。尽管两人的画风差别极大,但画面让人感到这正是最佳人选。他的笔触充分体现了老城那宛如粗糙的水泥和锈迹斑斑的金属般的质感、阴氲弥漫的noir气氛,以及向30年代蝙蝠侠致敬的造型。而剧本果然不负众望,是典型的米勒作品范本:黑暗的背景,硬汉派的台词,精心设计的动作场面,加上不完美的英雄与魅力十足的女人。 在短短四章里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每一个画格都不容浪费,节奏却张弛有度。在DKR里出现过的电视屏幕和独白,又一次出现在这里。实际上,《第一年》和《DKR》一首一尾,互为表里。蝙蝠侠从第一年就被警察追捕,到最后再度被警察围攻;蝙蝠侠与戈登之间从互不信任到建立友谊,亦同DKR里超人同蝙蝠侠友情的终结互为映衬。 其实以结局而言,虽然长期的战斗仍未结束,但也算是圆满收场;可惜现实的痛苦也许太沉重了,以至于人物来之不易的一小步胜利甚至不算是胜利,只好像是苦难的开端。因此人们依旧只看到了黑暗,而忽略了米勒特意加进去的光明。 于是米勒怒了:“只要不是乐观的事物,人们就给它打上‘黑暗’的标签,这真是让我厌恶。”他质疑大众的审美口味,刻意地去背离、甚至嘲弄它;这种质疑将伴随他此后的所有作品。 multivac/文
[编辑简介]